擠兌是什麼?銀行擠兌原因?著名擠兌事件整理

by MAX
0 留言

美國第 16 大的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在 3 月 10 日宣布關閉,然後紐約州金融監管機構在 3 月 12 日又以可能蔓延成「系統性風險」理由,把美國第 2 大加密貨幣友善銀行標誌銀行(Signature Bank)也關閉了!造成美國民眾擔心自己存款不安全而出現近 10 年最大擠兌情況,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銀行對害怕的「擠兌」。擠兌是什麼?為什麼銀行會擠兌?銀行擠兌會有什麼影響?

擠兌是什麼?

擠兌(run on the bank)的意思是指當大量銀行客戶在短時間內要求銀行把自己的存款提出,導致銀行無法及時提供出足額的現金造成客戶該銀行失去信心,進而更多的客戶擔心存款安全也前來提款,形成一種恐慌情緒蔓延。因為銀行平常是不會預備足額的現金,再加上信用創造(把 1 元重複的貸款出去,擴大銀行槓桿)所以銀行是經不起短時間大量存戶的提領,是可能導致破產。香港也把擠兌稱作:「擠提」。

為什麼銀行會擠兌?擠兌原因?

導致銀行擠兌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最常見的是可歸類以下幾種:

  • 傳聞和流言:三人成虎,人言可畏!當有對銀行不實的謠言或攻擊傳開,就會讓存戶對銀行的信心降低,導致會想把存款拿出來放到其他更安全的銀行,如日本豐川信用金庫擠兌事件。
  • 經濟危機:系統性問題,經濟在低迷、衰退的時期,對銀行的信心往往會降低(擔心銀行放款的企業是否安全),進而加劇銀行擠兌的風險,如全球金融海嘯擠兌事件。
  • 銀行經營問題:銀行出現經營不善的跡象、「採雷」買到違約的債券或是放款收不回來,都會降低存戶對銀行的信心,如矽谷銀行(SVB)擠兌事件。

著名擠兌事件

日本豐川信用金庫擠兌事件

1973 年日本 3 位女高中生的閒聊,原本其中 1 位女高中生跟其他兩位同學分享,畢業後要去豐川信用金庫工作,另外 2 位兩位同學開玩笑說「豐川信用金庫好像很危險喔!可能會碰到強盜!」原本只是一個同學間的打鬧,後來卻因為言語表達不清楚導致傳開來的誤解,最終演變成擠兌風波,真的是三人成虎,人言可畏!

延伸閱讀:回顧47年前謠言惑眾:女高中生一句閒聊,竟爆擠兌潮搬走26億!

全球金融海嘯擠兌事件

2007年至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由於當時美國投資銀行大量出售MBS、不良債券設計所打包的金融創新商品,當這些商品面臨行情不利於銀行時則開始出現資金缺口。後來雷曼兄弟倒閉開啟了金融海嘯的第一槍,進而引發了全球范圍的銀行擠兌潮,在這一次的金融危機中許多銀行都面臨需要政府幫助或是破產、倒閉的風險。當時的環境故事推薦可以看,大到不能倒- 金融海嘯真相大賣空,可以感受到當時的危機感、金融高層的貪婪及一般散戶被作為犧牲者的不公平。

矽谷銀行(SVB)擠兌事件

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因為在 2021 年大量購入債券部位,但是自2021年底FED開始大幅度的升息,造成債券價格持續下降、SVB的借貸成本飆升,存戶也開始撤出銀行讓資金流動性近一步下滑,信心動搖更多人加入提出存款的行列,演變擠兌潮。最中,在 3 月 10 日宣布關閉,為了擔心蔓延成金融危機,聯準會宣布將向符合條件的儲蓄機構提供額外資金,以確保銀行有能力滿足所有儲戶的需求。透過簡稱 BTFP 的銀行定期融資計劃提供,最長可提供一年。另外,財政部將為 BTFP 提供最高 250 億美元緊急貸款支持。

銀行擠兌影響

單一銀行出現擠兌現象,對於政府單位不會太過緊張(如同台灣每天都會有公司倒閉)但是會擔心的是後續是否蔓延成系統性的擠兌潮,因為「擠兌」與「信心」是高度正相關且「相信與事實無關」一般人不會去查證真實性,更加遵循直覺判斷。所以,一旦恐慌蔓延開來就會對金融體系、實體產業鏈、國家安全造成難以挽回的衝擊。例如:辛巴威人民對貨幣失去信任的惡性通膨就是可能蔓延的危機,全球最鷹派央行!辛巴威抗通膨「升息200%」

延伸閱讀:公車票要3兆 辛巴威新鈔面額已達到10的303次方 ?

圖 : 翻攝自meixinnan.com

如何避免銀行擠兌?

「信心」是支持金融體系最重要的支柱,因為目前金融體系的貨幣是透過信用創造的過程進行流通,實際上就是把 1 元重複的貸款出去,擴大銀行槓桿。(相較過去金本位時代,每 1 元背後都對應相對的黃金價值。)基於信用體系確實可以低成本、高效率、超高槓桿的讓資金效率無限放大,但也是一把雙面刃,可以有效的加速經濟的蓬勃發展,但倒下來的那一刻,也快的讓人來不及反應。(股東會紀念品概念股

延伸閱讀:黃金是什麼?黃金一錢是什麼意思?黃金投資優缺點、管道介紹!

銀行擠兌論是什麼?

傳統的商業銀行做為資金的仲介機構(勞力就是人力仲介公司)目的就是將資金的提供方媒合給資金的需求方,賺取中間的利差、手續費。

戴蒙德和戴維格(Diamond & Dybvig,1983)提出了銀行擠兌(bank run)理論,最主要敘述以下 3 個重點:

  • 銀行作為金融中介機構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將不具流動性的資產轉化為流動性的資產,不過這種轉換功能也使得銀行容易遭受擠兌,因為長期資產變現較慢,無法及時支援短期的資金需求。(周轉不靈意思)
  • 如果銀行的貸款損失超過安全範圍,就會失去償還能力,若多數銀行都超過安全範圍,那麼銀行系統的危機就會發生。所以銀行存款未經過保險,最終銀行資產總體質量的惡化,就可能會觸發存戶擠兌情況。(可以減少存款保險範圍的存戶不要來擠兌)
  • 擠兌對銀行是有巨大的殺傷力,可能面臨破產的危險外,銀行的聲譽、信用也會受到損害,導致未來經營困難。

延伸閱讀:中央存款保險公司Q&A

【延伸閱讀】

歡迎到Max的社群中一起互動!期待你的到來~

You may also lik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