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亞(3081):「 Q1適逢電信設備市場淡季、中國疫情高峰與春節影響,營收將與去年同期持平,美系 ISP 大廠 800G 產品擴大拉貨,全年的營收高峰會落在Q2、Q3,並且董事會敲定股利政策,待5月底股東會通過。」
法說會報
-
-
財報上製成品(finished goods)的金額是由料(raw material)、工(labor fee)、費(overhead)組成,若產線全開,與生產相關的費用(如:產線人員的薪資 / 設備的折舊等),會計人員每月結帳時,會將此類費用全部分攤到製成品及在製品上,轉成資產(存貨)科目,等到產品出售後才會跑到損益表(營業成本科目);若產線停線,與停線相關的費用(如停工期間的設備折舊費用)在結帳時就會直接轉為營業成本(cost of revenue),不會結轉到存貨科目,造成當期的營業成本增加,影響當期的毛利。
-
奈米醫材(6612)表示:
「受惠疫情逐漸趨緩,白內障相關手術開始動工,2022Q1的營收與EPS都有很高的成長。另外,醫材的銷售佔也如預期的穩定成長,未來將持續深耕人工水晶體的研發與行銷,拓展更多的市佔率。」 -
站在「建商」的角度:
這幾年房地產的景氣大好,不少建商都推了不少的建案,雖然可以靠現增或是發債來獲得資金,但救急可以,要完全取代銀行的貸款額度有困難(現增:股本膨脹 / 發債:法規對公司的財務狀況有一定的要求),為了讓手上的建案順利進行,必須提高自有資金的比重,在此情況之下,有能力且有意願維持高配息的營建公司不多,因此不負責任的預測,明年營建股的配息率會比往年低。 -
聯電(2303)表示:「2022 全年營收創新高,受惠有利匯率、22/28nm 產品組合的擴充、及新增產能的推動,毛利率達到 45%,第一季訂單能見度偏低,營運充滿多重挑戰,曙光落在下半年。」
-
-
手機鏡頭大廠-大立光(3008)表示:
「2023 年全球的手機廠都比較悲觀,還沒有看到回升曙光。中國地區手機廠的庫存問題都還是很嚴重,去化速度沒有較 Q3 轉好,目前觀察到客戶端,在升級、推出高階新機種的速度降緩。」 -
半導體業
台積電(2330):
「連續 3 次下修資本支出,Q1營收估計下滑 14 %;2023 年先蹲後跳,下半年有望回溫。海外擴廠方面穩步執行,考慮日本興建第 2 座廠、美國預計在 2024 年開始量 4 奈米製程、產歐洲擴廠計劃也再接洽中。」 -
中天表示:「受惠營業外收益及外幣匯兌利益,前三季稅後淨利達新台幣6.6億,中天化療漾收入逐年成長,2022年收入6,300萬元,MS20擴張新劑型臨床進行中,新一代中天微生態新藥微生態新藥預計2023年完成收案。」
-
電子商務業
美而快(5321)表示:「精準MOM操作,整合線上下資源並發展跨境KOL的商業模式,有效提高營收動能。 2023 年預計可以逆風上行,年後 KOC 記者會的商業模式、網紅直播策略都會是強大動能。」